荀慧生的艺术人生(八) |
|
作者:赵云旺 出处:衡水晚报 更新时间: 2007年10月16日 |
九·一八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清晨,荀慧生起身匆匆忙忙赶往位于北京西珠市口的给孤寺第一舞台,为即将在那里举行的义演做准备。在路上,他风闻日本兵侵入东三省这一骇人听闻的消息,便将信将疑地从报童手中买了一份《北平晨报》,一眼瞥见该报号外版上“国难来临”这个醒目的标题,“昨夜10点,日军突然攻击,侵入我沈阳。今晨,日军侵入我沈阳城,沿途焚烧,惨无人道。我军取不抵抗主义,19日上午一时四十分又袭击我北大营……北宁路皇姑屯站附近已完全由日军占领,我农民往来该地者均遭射击,无一幸免。日本关东军第二团纷纷向沈阳移动,沿途寻衅焚烧极惨……”他惊愕地一口气把消息读完,胸中像被什么东西严严实实地堵住,既为当局的不抵抗而愤慨,又为大好河山陷入敌手而痛惜。晚上,他怀着沉痛的心情把这个消息全文写入日记。 那天的义演因东三省事变而大受影响,仅张学良将军就退票四百张,全场冷冷清清。两天后,他在开明大戏院演《荆钗记》,上座仍然不佳。又过了一个来月,从东北溃退下来的国民党士兵强行在市民家里借宿,还要供给他们饮食器物。他们对普通百姓颐指气使,对稍微大一些的人家,却不敢去碰一下。荀慧生见此景象便很气愤地在日记中写道:“(溃兵)欺软怕硬,真是败类气象,如此国家,如此社会,如此趋势,甚为可怕。” 从京剧鼻祖程长庚开始,到谭鑫培、刘赶三等人,爱国的传统在优秀的京剧艺人之间代代传承,荀慧生也秉承了这种精神。日军占领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后,纠集一些反动艺人成立了“华北演艺协会”,这个协会派高聘卿来京,以高价“包银”邀请荀慧生为协会成立前去演出,他不为重金所动,临行时以突然嗓音失润为借口,巧妙地拒绝前往。事后,他在日记中写道:“东北三省名誉恶劣,终未允行。”伪满洲国成立时要搞一个所谓的“登基庆典”,派员到北平,重金“礼聘”荀慧生赴长春伪皇宫演庆祝戏,他又一次断然拒绝,连夜出走到天津一位朋友家中躲避。 荀慧生虽不能在战场上杀敌立功,但他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,怀着满腔爱国热忱,为抗日义演,筹集资金,慰问前线抗日将士。从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他的拳拳爱国之心:“1931年12月26日,为拯救国难,余演义务戏《双沙河》;1932年正月18日,谈上海中日战争之详情,中国军士义勇非常,日寇累次败北。王琴侬来电,为酬劳中国战场将士,约演义务戏,吾允与高庆奎演《翠屏山》;1933年正月17日,吾自动演慰劳前方抗日将士义务戏《荀灌娘》;1933年2月29日,为抗日前方将士购买飞机,在哈尔飞戏院演义务戏《红鬃烈马》;……” 从1931年至1937年,虽遭东北变局,但荀慧生并没有使自己的创作活动受太大影响,期间他仍创作和演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荀派名剧,如《红楼二尤》、《霍小玉》、《红娘》等。然而七七事变后,国家和民族的灾难进一步加深,民不聊生,平民百姓哪有心思去看戏,许多反映民族题材的剧目被禁演,众多戏班纷纷停止演出。与荀慧生合作多年的伙伴们相继辞世,如四大须生之一的言菊朋、名小生程继先、名老生时慧宝等,他们均为生活所迫,贫病而死,甚至连办丧事的钱也没有。在京剧界一片凄凉的景象下,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在海淀农场做起了农民,梅兰芳也谢绝了演出活动,荀慧生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,他根本无心于新戏的排演,也产生了息影舞台之心。
1941年2月,他开办了留香饭店。不久又与顾才云、王九嵩三人合作开办了“长茂义记百货商店”,怎奈都因用人不当,经营不善,加之兵荒马乱,最后都以亏损而告终。荀慧生不得不重新登台献艺,以维持生活。然而,在这样一个乱世,他的演出活动更是充满凶险。尤其令他难忘的是1943年9月的徐州之行,此前,他的徒弟许翰英在这里演出,受到刁难,还被坑诈三千大洋,经别人说和,又白唱了三天,才逃出虎口。到徐州后才知,这里戏班管事的人,仰仗他弟弟的权势,为非作歹,肆无忌惮。荀慧生演出时,戏院里观众倒是不少,可演出秩序却非常混乱,有时正在演出,电灯突然熄灭,全场一片混乱。经过多方协调,才得以正常进行。 10月8日,日本人要演出歌舞伎慰劳“皇军”,一大早,不容分说把荀慧生的家人及所有演员全都赶到大街上,一连两天无处安身。好不容易完成徐州的演出,赴济南途中,受到列车长和宪兵队百般刁难。在济南演出了一场,荀慧生突然患病,只好回京。在北京站,又受到警察敲诈勒索。回家后,他怀着郁闷的心情在日记中写下徐州之行的经历:“沿路护警、铁路稽查,此类人员擅作威福,其意多有敲诈,明说明讲,毫无廉耻,籍日本人之势力,欺压良善,索习恶劣甚深,小人之见可恨。” 社会动荡不安,即使连荀慧生这样的剧坛宗匠也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,他就像一只浮萍,在凄清的风雨中左右摇摆、苦苦挣扎,好不容易等到日本人投降,然而国民党的大员们却趁接收“日伪之机”大发国难财,荀慧生看到的仍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政府。这一时期,他演出了《红楼二尤》、《杜十娘》等诸多悲剧,借以排解郁闷的心情,讽刺国民党的黑暗统治。他渴望着人民安居乐业的日子早日到来。
终于,在他将近知天命之年的时候,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的新纪元,荀慧生的艺术青春也真正地来临了……
(本文已被浏览 35 次)
|
|
|
|
| | |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