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城人民的荀慧生情结(下) |
|
作者:姜文华 出处:衡水晚报 更新时间: 2007年10月16日 |
五 当家乡人民沉浸在荀派艺术给他们带来的巨大艺术享受的时候,1989年,一封唁电从北京发到阜城县政府:荀慧生先生的夫人张伟君女士逝世了。噩耗传来,家乡人民陷入了极大的悲痛之中。 得知噩耗,阜城县当即派出了由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长孙秉魁带队的吊唁小组,小组成员有政府办公室代表、统战部代表、大白乡代表和谷庄村支部书记及村民代表一行6人。在北京张伟君女士的吊唁大厅里,家乡人民送的花圈摆放在显著位置,寄托着家乡人民的哀思之情。 人们不会忘记作为大师的夫人,为弘扬荀派艺术,她甘为绿叶的奉献精神;人们不会忘记,在那动乱的年代,是她支撑着大师走完人生的最后时刻;人们不会忘记,为了继承荀大师的遗志,她不顾年迈体弱,系统的整理大师生前的著作《艺事日记》,并争取早日付梓出版,与世人见面;人们不会忘记,她秉承大师的遗愿,不忘家乡人民,在纪念大师诞辰85周年时专程派剧团到家乡义演,体现了大师与家乡人民血浓于水的深深乡情;人们不会忘记,她亲自《纪念荀慧生先生》一书赠送给家乡人民,表达了大师与家乡人民的深情厚意…… 六 在阜城县众多的荀派戏迷中,有一位老人值得一提。他就是今年76岁的退休教师杨瑞贞。杨瑞贞青年时期酷爱京剧,特别钟情于京胡的演奏。退休后,他通过同学的关系,结识到了北京市的戏迷票友协会的会员并经常参加他们的活动。活动中,他得到了京胡演奏家燕守平等大家的指点,京胡演奏水平提高很快。这期间,他又结识了荀大师的弟子,荀派名家孙毓敏。谈话中,杨瑞贞提到了在家乡为荀大师建纪念馆的事,孙毓敏很感兴趣,并说欢迎县里派专人来谈。杨瑞贞为此十分高兴,能为荀大师在阜城建纪念馆,这不仅是他的心愿,也是全县人民的夙愿。回到家,杨瑞贞几进县政府,向领导传达此意,2004年,县有关方面通知杨瑞贞,要他陪同一名副县长进京正式洽谈建纪念馆一事。 在北京,孙毓敏热情接待了来自大师家乡的代表,一同参加接待的还有荀大师的长孙荀皓。双方就纪念馆的选址、设计等谈得十分投机。但由于种种原因,此次会谈结果未能如愿实现,为大师建纪念馆的事就此搁浅了。但家乡人民对大师的怀念之情并没了结。人们在等待着。 七 2007年春节刚过,电视连续剧《荀慧生》在中央电视台播放。阜城县沸腾了,阜城人民激动了,人人奔走相告,生怕不能在第一时间收看《荀慧生》而留下遗憾。这部电视连续剧以现实主义手法,真实、艺术地再现了荀慧生大师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和成名成才的全过程。 在电视剧播放的那些日子里,阜城县从农村到县城,家家户户,每到晚饭以后,打麻将的不打了,打扑克的停牌了,串门子的不串了,几乎达到了“万人空巷”的程度。荀慧生那不向命运屈服、对事业精益求精、大胆革新、勇于创造的精神,使家乡人民深受教育和鼓舞,人们为能有这样一位大师作同乡而感到自豪。 人们在享受电视剧的同时,也有一些遗憾和困惑。这就是电视剧通过主人公之口说自己是河北东光县人。认了几十年的乡亲,怎么一夜之间变成外乡人了?另外,就是每集电视剧结束时的字幕上,赫然打着赞助单位沧州市和东光县的名字。作为家乡的阜城县怎么不见名字? 人们坐不住了,纷纷向媒体反映他们的质疑,要求还历史的本来面目。为此,《衡水晚报》专程派出记者到阜城县走访了一批老干部和谷庄村的老村民、老乡亲。于2007年2月3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《一个不能忘记的村庄》一文。以翔实的史料,大量的人证,证明荀慧生的出生地就是现今的阜城县大白乡谷庄村。但由于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变革,历史上谷庄村曾划归东光县管辖。从历史的真实出发,剧中主人公在上个世纪,三十年代说自己是东光县人也不为错。 关于电视剧最后的赞助署名问题,笔者通过了解,得知了这样一个细节。早在上个世纪末,北京就曾来人找到当时的县领导,意思是说正在筹拍电视剧《荀慧生》,作为大师的家乡,希望能为电视剧赞助支持几十万元经费。由于种种原因,没能谈成。在这种情况下,荀慧生的长孙荀皓(电视剧《荀慧生》的执行导演)的徒弟六小龄童(电视剧《西游记》中孙悟空的扮演者,并在电视剧《荀慧生》中扮演王瑶卿)找到东光县,才解决了资金问题,并有了电视剧后边的署名。 不久,又有消息传出,东光县要建荀慧生纪念馆。老“荀迷”杨瑞贞再也坐不住了,他不顾年老体弱,骑自行车50多公里,到东光县城辗转打听,找到已经奠基的荀慧生纪念馆址,证明了此言不虚。回到家后,他气呼呼地给荀皓打电话,质问为什么把纪念馆建在东光?荀皓十分理解和感谢老人的热情,耐心地解释东光县的积极性和自己的苦衷,敬请老人谅解,也请阜城县乡亲们谅解。 八 历史给每个地方的机遇都是平等的,差别就在于能不能抓住机遇。抓住机遇,就能跟上时代的步伐,否则会被时代所抛弃。 此时,阜城各界的有识之士再也坐不住了,他们纷纷自发行动起来,原县人大副主任刘福胜、原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杜学文、原县政协主席代庆峰、高金良、原副县长高俊杰、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孙凯、原统战部副部长荀风才、原政协常委文跃治、原市文化局副局长常海成等人常聚在一起商量保护荀派遗产的事情。他们认为,荀慧生是一代京剧艺术大师,作为优秀文化遗产,他不仅属于阜城县,而更属于全中国,全人类。人们可以用多种方式、方法纪念之,传承之。阜城县作为大师的故乡,我们必须尽自己的一份力,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。 一个个建议相继出台,一个个策划纷纷落地。他们计划成立一个保护和发掘历史文化遗产志愿者协会,发动全社会的力量,把阜城县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诸如有着五百年历史的文庙、荀慧生艺术等一起,保护和发掘起来,供后人纪念。这样,才无愧于历史,无愧于当代。 一些企业界人士表示:他们愿意为挖掘和保护本县的文化遗产出力。谷庄村的父老乡亲们也表示,作为大师的乡亲,愿意出力为大师修建墓地,盼望大师的骨灰回乡安葬。 阜城人民的热情,通过电话很快传到了荀皓耳中,他也深受感动,并表示,一定在适当的时机回家乡一趟,与乡亲们共商具体事宜。 荀家与阜城人民的旧情未了,家乡人民与荀家还将延续新的情缘。在此,权且以一首祭荀大师的诗作为此文的结束吧。 相知多年情无尽,重君人淳艺出新。 烂漫桃李逞颜色,琳琅笔墨见精神。 留香馆里香犹在,听海楼前海怒吟! 又是春来花盛事,牡丹放时倍思君。
(本文已被浏览 59 次)
|
|
|
|
| | | |
|